LTE网络4G驻留比优化思路
时间:2020-06-23 10:17:25来源:西安提米科技浏览: 次
问题描述
实现4G用户驻留分析能够达到提升用户感知的目的。4G网络高驻留是4G网络发展的基础,提升4G终端用户在4G网络的驻留能力,意义重大,4G时长驻留比越高的用户上网体验越好。
4G网络时长驻留比=4G终端在LTE网络驻留时长/(4G终端在2G网络+3G网络+LTE网络驻留的总时长)
4G网络流量驻留比=4G终端在LTE网络产生流量/(4G终端在2G网络+3G网络+LTE网络产生的总流量)
问题分析
4G终端用户所处区域,4G网络弱覆盖、无覆盖导致终端重选、重定向至eHRPD网络;
异系统互操作参数取值不合理,导致用户在LTE网络可以满足终端驻留时较易重定向至eHRPD网络;
4G终端在eHRPD网络由于邻区、参数设置导致较难返回LTE网络。
优化方案
目前影响4G驻留比的因素主要有4G的覆盖情况、相关互操作参数的设定、以及4G用户的行为。网络侧现在可以实施的优化手段主要有:通过功率提升、RF优化调整、建设引导等方面改善部分弱覆盖情况;优化互操作相关参数,用户原因分析,引导满足条件的UE优先驻留到4G网络。
1、功率提升
覆盖较差的农村区域调大RS功率,增强覆盖。目前省公司建议值宏站为16.4dbm,对于60W功放的RRU可以修改至18.1dbm。
2、参数优化
LTE重选至eHRPD参数:LTE小区异系统搜索启动门限(snonintrasearch),重选启动门限(threshsvrlow);
LTE重定向至eHRPD参数:主要测量配置号10、20、40的门限;
eHRPD重选至LTE参数:主要为LTE RSRP门限达到-114dbm,省公司管控参数。
对全网4G站点配置CDMA2000邻区关系重新规划,对漏配、错配邻区关系进行优化调整。
7月28日修改了4G切3G次数多、比例高的tonp38个站点的重定向参数,测量配置号10、20、40,分别由原来的-95、-105、-120修改为-128、-130、-130;
修改后提取修改对象近一周指标,4G切3G比例明显下降:
3、RF优化调整
现场针对问题区域进行勘察测试,通过周边宏站天馈的合理调整,在不影响路面覆盖质量的前提下,尽可能将现有站点的扇区覆盖范围分布合理,保证网络覆盖效果的最大化。
优化手段:4G-3G邻区关系核查完善、天馈方位角、下倾角调整。
文昌簇内天海职业学校周边出现小段覆盖不足,SINR值较差,速率低于10Mbps,经分析后调整,优化后RSRP、SINR值明显提升,平均速率提升30Mbps。
在第23周完成射频优化后,该站点KPI指标也明显提升,其中4G切3G比例如下:
4、建设引导
依据4G优化驻留比区域进行网络规划建设、优先开通LTE站点,解决弱覆盖点。
扬子江北路花样年华小区新建站花样年华11号楼顶于7月25日开通入网,开通后对该区域覆盖补充,增强小区内覆盖,4G切3G指标明显改善。
- 上一条:为什么基站建设越多辐射越小
- 下一条:5G比4G好在哪